杉木豐產(chǎn)林栽培技術(shù)
瀏覽次數(shù):
次
日期:
2021-03-26 16:20:17
1 、主要優(yōu)良品種簡介
生產(chǎn)上目前杉木主要使用1.5代種子園種子育苗,2代種子園有4個已通過驗收 ,可以投產(chǎn)
。2010年起生產(chǎn)用種的40%可以由2代種子園提供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捎糜谠炝值膬?yōu)良無性系有:幼15
、幼18、46
、300
、466、伐18
、98、68
、324
、幼19。1.5~2代種子園種子增產(chǎn)20%以上
,優(yōu)良無性系增產(chǎn)50%以上
。
2、選地根據(jù)杉木的適生立地因子進行選擇 。
2.1造林地選擇在同一地形條件下 ,局部地形(坡向、坡位等)及土壤差別仍是很大的,杉木生產(chǎn)力也隨之有明顯不同
,因而仍然要選擇生產(chǎn)力高的土壤條件作為造林地
,一般選擇14、16
、18三個地位指數(shù)級的立地進行造林
。分布于山坡中部土層厚度60~80cm,腐殖質(zhì)厚度15~20cm
,分布于山坡中部以下
,山腳、山洼
、谷地、腐殖質(zhì)厚度10~15cm的
,相當于地位指數(shù)14
。分布于山坡中部以下,土層厚度80~100 cm
,腐殖質(zhì)層厚度15~25cm
,山腳、山洼
、谷地土層厚度60~80cm,腐殖質(zhì)層厚度10~25cm
,相當于地位指數(shù)16
。分布山腳、谷地及洼地
,土層厚度1m以上
,腐殖層厚度25~40cm屬于18地位指數(shù);而腐殖質(zhì)層在40 cm以上者
,相當于20地位指數(shù)
。
3、整地(含整地方式、煉山、栽植密度、基肥等)3.1煉山煉山是杉木造林的傳統(tǒng)方法 ,對其效果存在不同的看法
。煉山既有利也有弊
。有利的方面:煉山是一種經(jīng)濟地處理采伐剩余物的方法;增加土壤速效養(yǎng)分;改善土壤pH值
,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等
;因而在2~3年內(nèi)有利于杉木生長
。不利的方面是:煉山會大量損失能夠肥沃土壤的有機質(zhì)
;長期蓄積在有機質(zhì)中的N因高溫而揮發(fā);通過燃燒而增加的有效養(yǎng)分1年內(nèi)基本被淋洗掉
;燒掉地表的枯落物層
,也失去涵蓄降水的功能,因而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
,這對一些質(zhì)地粗松的土壤,尤為突出
。因此煉山弊多利少
,盡可能不煉山,特別在急險坡或是花崗巖
、片麻巖及砂巖等風化形成的土壤上
,更應(yīng)避免煉山。如何采用環(huán)山帶狀堆積
,在帶的下方打入樹樁
,以防滾動。在無條件處理砍伐剩余物的地方
,也應(yīng)將剩余物鋪散鋪薄
,盡可能使煉山的火勢輕
、燒的時間短
,以減少有機質(zhì)損失
。對生長五節(jié)芒及竹叢的宜林地
,可采用化學除草方法
;每公頃用4500 g雙磷劑
,(3000 g草甘磷
,加1500 g調(diào)節(jié)磷)
,于8~9月噴霧
,120天即可連根腐爛
,春天進行造林
,比人工整地可節(jié)省投資30%左右
。
3.2整地杉木造林傳統(tǒng)的整地方法是全墾,雖然此種整地在雜草繁茂,立地條件較差的條件下對林木生長有較好的效果,但花工多,還往往造成嚴重水土流失,故在《杉木豐產(chǎn)林標準》中已限制在很小范圍內(nèi)使用,如坡度小于25°,而土壤又比較板結(jié)的條件下采用。目前廣泛應(yīng)用的是局部整地,包括穴墾帶墾整地
。這二種整地方式是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條件下進行的(如16以上地位指數(shù)的立地),對幼林對不同整地方式的水土保持研究表明
,局部整地為固體逕流全墾整地少1/7~1/4
。局部整地對地力維護有利,規(guī)定穴的底徑為40 cm×40 cm
,深40 cm
。 規(guī)定底徑比和口徑數(shù)好檢查,容易掌握規(guī)格
。
對于帶狀整地,應(yīng)嚴格沿等高線進行,而且應(yīng)里切外墊呈反坡梯田狀,以利水土保持。有的地方帶狀地未按等高線進行,反而造成水土流失,應(yīng)予改進。帶的寬度通常以70~80 cm為妥。當栽苗時,應(yīng)栽在帶的中間偏外,因那里松土層較厚,表土比較集中。3.3密度控制在樹種與立地條件確定之后,密度對生長量的影響最明顯。不僅影響到林分蓄積量、徑生長和出材量,而且影響到林分的小環(huán)境和林木的生理過程,森林群落結(jié)構(gòu)和養(yǎng)分水分循環(huán)。實際上林業(yè)工作者可以通過密 度管理,控制林分的內(nèi)部環(huán)境和其生長發(fā)育。密度包括初植密度和通過間伐來調(diào)整的林分密度。決定密度的因子很多,但最重要的必須注意如下幾點:①、培育目標 就杉木講,一塊林地打算培育大徑材,中徑材還是小徑材? 培育大徑材的可以稀一點,小徑材要密一點,這是首先要確定的
;
②、立地條件的優(yōu)劣
好的立地條件可以稀植,因生長較快,差的立地條件要密一點
,因長得慢
;
③、間伐下的小徑材銷路,不僅要看到目前
,也要看到今后10年、15年
,總之不要形成非商品性間伐
;
④、計算成本
密植的成本高,而稀植成本低,尤其今后用良種苗費用大
,而且長得也快;
⑤、材質(zhì)問題
密度大的自然整枝快,結(jié)疤少,干形較通直
;而密度小的
,枝丫大,干形較尖削
;此外
,密度大小影響早晚材的比例和木材比重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
?傊C合上述各因子
,權(quán)衡利弊得失,決定密度大小
。有一點要加以說明的即今后廣泛推廣良種
,特別是無性系,生長速度遠優(yōu)于普通苗木
,同時成本也高
,因此要求適當稀植
。此外,終伐時的保留密度
, 是一次間伐還是二次間伐達到
,保留密度的大小,對林下植被發(fā)育
,輪伐期的長短和經(jīng)濟效益
,會產(chǎn)生明顯不同的影響。
3.4初植密度通過密度試驗和長期實踐試驗,14地位指數(shù)級立地通常培育小中徑材
,設(shè)計每公頃密度為3699~4500株;16地位指數(shù)級立地
,一般培育中徑材
,采用的每公頃密度為3000~3600株;而18地位指數(shù)以上的立地
,培育中徑材或大徑材
,采用每公頃2505~3000株。
4、栽植(含栽植季節(jié)、栽植方法等)
4.1苗木類型與規(guī)格 實踐證明,在相同的立地條件和營林措施下
,壯苗造林成活率高,生長快
,幼林郁閉早,幼林順利生長
,縮短幼林撫育年限
,是實現(xiàn)林木速生豐產(chǎn)的必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壯苗首先要求有好的遺傳品質(zhì)
,由優(yōu)良的種源
、家系或無性系培育而成,此外苗木本身營養(yǎng)器官發(fā)達
,有利于幼樹生長和抵抗不良的外界條件。據(jù)研究
,不同規(guī)格的杉苗
,除苗木的高粗差別顯著外,干物質(zhì)重量
、側(cè)根的數(shù)量差別尤為明顯
,因而栽植后高生長明顯不同
。
目前杉木都用1年生苗木上山,國家已頒布的《杉木速生豐產(chǎn)林標準》中規(guī)定選用GB6000-85《主要造林樹種苗木》中Ⅰ 、Ⅱ級苗造林
。
4.2栽植①、栽植季節(jié)通常在12月到2月栽植 。在冬季嚴寒和干旱的地區(qū)以春季栽植為好
,但最遲應(yīng)在3月底前結(jié)束。栽植成活與天氣很有關(guān)系
,栽植時土壤水分要適中
,選擇陰天
、小雨天和雨后晴天進行
。土壤過干,連續(xù)晴天
,大雨天
,大風天以及結(jié)冰期間,均不宜栽杉
。
②、栽植深度
杉木根際不定芽的存在和萌發(fā),是該樹的一個特性。杉木根際萌條最活躍的部分是在根際以上10 cm左右范圍內(nèi)
,當它全部或部分裸露于土外,或者入土太淺時
,都可因光照太強
,或地表干燥高溫,或者由于地上部分生長受阻促使大量不定芽萌發(fā)
。因而采用適當深栽方法,將根頸萌條活躍區(qū)埋入土中
,避免不良的環(huán)境條件誘發(fā)萌芽
,也起到用土壓制萌條的成長,從而減少萌條發(fā)生
。根據(jù)試驗和各地栽植經(jīng)驗
,大體合理栽植深度為苗高的1/3~1/2。深栽不僅能減少萌芽條發(fā)生
,還可提高成活率
,因為深層土壤比較濕潤。
5 、修枝
、間伐
5.1修枝技術(shù)5.1.1修枝林分要求選擇作為無節(jié)良材培育的現(xiàn)有幼林的立地指數(shù)必需在16以上,且達到杉木無節(jié)良材培育的主要指標 。
5.1.2杉木修枝原則由于杉木林分所處的立地條件 、初值密度不同
,修枝的開始時間不同,間隔期均有所不同
,立地條件好
,經(jīng)營強度高,修枝的開始時間可以提前
,反之
,則推遲。造林密度大
,修枝的開始時間可以提前,間隔期短
,反之
,則推遲,間隔期長
。杉木修枝以不影響杉木生長
,獲得******比例無節(jié)良材為原則。
5.1.3單位面積修枝株數(shù)為提高修枝用工的投入產(chǎn)出比 ,每畝林分選30株長勢最好
、樹干直、圓滿
、且具有培養(yǎng)前途的單株進行修枝
。
5.1.4修枝起始時間及間隔期第一次修枝在林分郁閉、陰枝開始枯死時進行。開始時間5~6年。人工修枝的時間 可在春秋兩季進行,林木開始生長前的3月,林木停止生長后的11月。間隔期,視林分生長情況,一般1~2年。修枝3~4次。5.1.5修枝強度及高度由于杉木林分所處的立地、初值密度、經(jīng)營強度不同,修枝強度也不同,以死枝上第一輪活枝為準,第一輪活枝的著生部位樹干直徑達到直徑8~9cm,即包括第一輪活枝及以下全部死枝修去。每次修枝高度不超過2m。修枝總高度為7m。5.1.6修枝的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修枝技術(shù)是無節(jié)良材培育的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,修枝要用鋒利的刀、斧、鋸,要緊貼樹干自下往上修割,用鋸子鋸掉大枝后,將鋸口用刀削平,用修枝鋸修剪較大側(cè)枝時 ,從枝條基部的膨大部位下方
,緊貼樹干由下向上修剪
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傊笮拗ぞ咪h利
,切口平滑
,不能撕裂樹皮,修后切面與樹干平
,不留茬
,切勿形成“凹”形或“凸”形切口。修枝季節(jié)應(yīng)在晚秋或早春,此時樹液停止流動或尚未流動,不影響修枝林木的生長,同時能減少木材變色現(xiàn)象
。
5.2撫育間伐技術(shù)5.2.1間伐開始期的確定當小徑木的比例達到30%, 自然整枝高度達1/3,郁閉度達到0.8以上時,即可進行第一次間伐。5.2.2間伐強度及間隔期(1)間伐強度18指數(shù)級:初植密度138株/畝:在10年生時(不包括苗齡),當上層高達到13.9m,進行第一次間伐,間伐強度為株數(shù)的23.9%,保留株數(shù)105株/畝;4年后進行第二次間伐,強度為31.3%,每畝保留80株。林分20年生時,進行第三次間伐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,伐除未修枝單株。有條件的地方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。初植密度167株/畝:在9年生時(不包括苗齡),當上層高達到12.5m,進行第一次間伐,間伐強度為株數(shù)的28.1%,保留株數(shù)120株/畝;4年后進行第二次間伐,強度為24.2%,每畝保留91株。林分20年生時,進行第三次間伐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,伐除未修枝單株。有條件的地方
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
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。
初植密度200株/畝(現(xiàn)有幼林培育類型):在8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0.0m,進行第一次間伐
,強度為27%,每畝保留146株
;11年生時
,上層高達到13.0m,進行第二次間伐
,強度為16.4%
,每畝保留122株
;14年生時
,上層高達到15.5m, 進行第三次間伐
,強度為18.3%
,每畝保留100株。林分20年生時,進行第四次間伐
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
,伐除未修枝單株。有條件的地方
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
。
初植密度240株/畝(現(xiàn)有幼林培育類型):在7年生時上層高達到9m,進行第一次間伐,強度為34.2%, 每畝保留158株;10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2.5m,進行第二次間伐,強度為19%,每畝保留128株;13年生時
,上層高達到14.5m, 進行第三次間伐
,強度為21.9%
,每畝保留100株。林分20年生時
,進行第四次間伐
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,伐除未修枝單株
。有條件的地方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
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
。
16指數(shù)級:初植密度167株/畝:在10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1.0m,進行第一次間伐
,強度為23.4%,每畝保留128株
;14年生時
,上層高達到13.5m,進行第二次間伐
,強度為21.9%
,每畝保留100株。林分20年生時,進行第三次間伐
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
,伐除未修枝單株。有條件的地方
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
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。
初植密度200株/畝(現(xiàn)有幼林培育類型):在9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0.0m
,進行第一次間伐,強度為31.5%
,每畝保留137株
;13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3.0m
,進行第二次間伐
,強度為27%,每畝保留100株
。林分20年生時
,進行第三次間伐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
,伐除未修枝單株
。有條件的地方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
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
。
初植密度240株/畝(現(xiàn)有幼林培育類型):在8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9.1m,進行第一次間伐,強度為32.1%
, 每畝保留163株
;11年生時,上層高達到12m
,進行第二次間伐
,強度為21.5%,每畝保留128株
;14年生時
,上層高達到13.8m, 進行第三次間伐
,強度為21.9%
,每畝保留100株
。林分20年生時,進行第四次間伐
,每畝保留修枝單株30株
,伐除未修枝單株。有條件的地方
,保留木每株施復合肥1.0kg
,施肥方式沿樹蔸上方挖半徑60cm的半園溝施肥覆土。
(2)間伐木的選擇杉木中幼林間伐采用下層撫育法 ,按間伐強度,在現(xiàn)場選擇間伐木
,主要間伐被壓木
,有缺陷或過密的林木,同時要使保留木均勻分布
,間伐木選定后
,要在樹干上打上標記,以免漏砍
、錯砍
,間伐要做到“砍小留大,砍壞留好
,砍密留稀
,不留天窗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!?/span>
6 、施肥(季節(jié)、方法
、肥料)
6.1非連栽林地杉木施肥①、中上等立地(16地位指數(shù))杉木施肥每公頃施50~100 kg P2O5 ,相當于每公頃施含14% P2O5的CaMgP肥360~720 kg
,無該P肥,也可用每公頃施110~220kg磷酸二銨代替
。每公頃3600株時,每株施Ca
、Mg
、P肥量相應(yīng)為100~200g或者每株施磷酸二銨30~60g。肥料可一次施入作基肥
,也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入
。
②、中等立地(14地位指數(shù))杉木施肥。這種立地上的杉木施肥
,以P肥為主
,由于有機質(zhì)總量少
,土壤養(yǎng)分不平衡應(yīng)考慮適量的N
、K肥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?蛇x用下列施肥方案之一
。
a.造林時每公頃施90~180 kg磷酸二銨作基肥,每公頃3 600株,每株相應(yīng)施磷酸二銨25~50 g,造林第3年4月每公頃追施25~50 kg P2O5,相當于每公頃追施含14% P2O5的鈣鎂磷肥180~360 kg,如無該P肥,可用每公頃施55~110 kg磷酸二銨代替,相當于每株施50~100g鈣鎂磷肥或15~30g磷酸二銨;另外,還可每公頃追施50 kg K2O,即每公頃追施含56% K2O的氯化鉀肥90 kg ,相當每株施氯化鉀25g
。
b.造林時每公頃施25~50 kg P2O5作為基肥,相當于每公頃施含14% P2O5的鈣鎂磷肥180~360 kg ,如無該P肥
,也可用每公頃施55~110 kg磷酸二銨代替,每公頃3 600株時
,相當每株施鈣鎂磷肥50~100 g或磷酸二銨15~300 g
。第3年4月每公頃追施磷酸二銨90~180kg,相當每株施磷酸二銨25~50g
。
c.造林時每公頃施50~100 kg P2O5作為基肥 ,相當于每公頃施含14% P2O5的鈣鎂磷肥360~720 kg,每公頃3 600株時
,相當每株施鈣鎂磷肥100~200 g或磷酸二銨15~300 g
。第3年4月每公頃追50~70 kgN和50~70 kg K2O,相當于每公頃追施尿素110~160g和含56% K2O的氯化鉀90~130 kg
,相當每株施尿素30~45g和氯化鉀25~35g
。
6.2連栽杉木林地施肥①、原為中上等立地(16地位指數(shù))的杉木連栽林地施肥 ,可選用下列施肥
方案之一:a.造林時每公頃施50 kg P2O5作為基肥 ,相當于每公頃施含14% P2O5的Ca、Mg